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何凤先:音乐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3-09-25   来源:   作者:张莉、唐秀君;图片来源于何凤先、苏浩卿

近日,川渝青年教师风采大赛结果公布,他从900多名复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凭借原创歌曲《我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征服了评委并获得一等奖。舞台上的他精神饱满,气宇豪迈,音域宽广,挥洒自如,沉稳大气中透着自信。他就是我校爱音乐、爱生活、爱折腾的声乐老师何凤先博士。

传承一种文化,他坚持原创“巴山品牌”艺术精品

何老师说,音乐是可以传承文化的。音乐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只有坚持原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原创的源头在哪里呢?何老师认为,除了对现实生活和家国情怀的认真审视与感悟,还可以从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宝贵给养,更能从巴山地域文化和红色文化中得到灵感。

走进音乐大楼,记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更令人惊异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文化墙上,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群舞《魂铸巴山》,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作品群舞《大巴山抬工汉》,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作品《雨润巴山》,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银奖作品《跟着太阳一路来》,全国第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作品表演唱《布谷》,舞蹈作品《白虎巴人》荣获四川省第十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以及《丰收铰响》《我的巴山我的娘》等多部精品力作堪称经典,让人震撼,令人激动不已。细看作品介绍,才了解到,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巴山品牌”。

何老师说,“巴山品牌”是我们学校的原创品牌,融巴山故事和巴山地域文化于音乐、舞蹈和表演作品中。经过多年的打磨与积淀,音乐与演艺学院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乐舞蹈作品,在全国各类赛事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何老师就是这个品牌的践行者之一。

何老师入校20年来,就一直致力于“巴山品牌”的原创和宣传。他创作的原创作品已有20多部,多次举办独唱音乐会,在中国、韩国等地参加各类演出100余场。

培养一批学生,他将“红色基因代代传”作为教学特色

2013年,何老师开始任音乐系副主任,2016年任音乐与演艺学院副院长,主持学院工作,2021年任音乐与演艺学院院长。

在任期间,他不仅提出了“教学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院教师立足巴山地域特色创作出了一大批音乐舞蹈作品,在荷花奖、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获得奖项近40项,更将“红色基因代代传”定为学院的特色之一,注重将思政工作融入专业建设。

何老师说,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8万多人参加红军,用生命播种下了红色火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要铭记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

经过多年的实践,全院师生达成共识:以忠诚为基,追念红色记忆;以拼搏育人,追寻红色希望;以信仰铸魂,追随红色传承,以追求弘艺,追觅红色光芒,以创新引领,追寻红色精神;以奉献为本,追求红色感恩;用歌声和舞蹈赓续红色基因……

为赓续红色基因,何老师及音乐与演艺学院师生先后数十次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巴中、万源、南江、平昌等地采风,深入了解、感受红色文化,并将这些感受和感悟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出来,创作了大量的红色题材佳作,这正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更唤起了广大师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心。

何老师说:“我在《忆红旗》中通过当代大学生和江姐这一人物的穿越时空的对唱,以缅怀历史、致敬先烈为主线,采用重唱、合唱等表现手法,融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形式于一体,展现青年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魂铸巴山》的主创黄锐老师说,这个作品以红四方面军转战入川的战斗经历为背景,真实还原了当年万源保卫战中宁死不屈的巴山儿女魂,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舞姿生动演绎出红军战士们艰苦鏖战,誓死捍卫红色政权,坚持革命的大无畏精神。2019年此作品还被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在红色基因的指引下,音乐与演艺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忠诚、拼搏、创新、奉献等优良品格的音乐舞蹈类应用型艺术人才,他们在许多中小学、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艺术团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国家级奖46人,省级奖500余人。

2020年毕业的学生邓森源在洪雅县致远学校担任音乐老师,毕业时间虽然不久,但为当地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也被评为了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他说,何老师的原创精神为他的音乐之路打开了另一扇新的大门,使他在即兴伴奏和音乐创作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校学习的这几年,红色基因深深植根在他的心里,现在在致远学校还带领学生们每周唱一首红色歌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可以说,音乐与演艺学院已成为培养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专业演员、基层社区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活动管理人才的摇篮。